在急难险重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跳入人们脑海的数字是110——这个熟悉号码,支撑着一个城市的安全运行。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是确保上海城市平安的“中枢神经系统”,面对每一个“细胞”的应急呼叫,它必须在一两分钟内完成搜集信息、发出指令的全过程。一呼百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今天参加公司的党团组织生活,参观了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同时也是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是受(上海)市委市政府委托的,由公安局实施管理的一个突发事件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的平台。指挥中心负责人告诉我们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是一个处置各项事件的一个最高的指挥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超大的屏幕,原来这个大屏幕是对主要的路口、路段、重点目标,实施监控,我们看到的是日常使用的一种,对道路状况实施监控的一个模式,比如说高架道路。大屏幕的右侧是上海所有的消防车,将近600来辆消防车的使用情况全部显示在上面,目的就是让指挥员,一看到有灾区的火灾情况以后,能够协同处置。为了坚决防止发生群死群伤等特重大火灾事故,上海公安机关以全市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在建工地和世博园区周边单位为重点,大力推行重点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的定期检测机制,推广安装城市消防和安全远程监控系统,以最大限度减少火灾隐患。
之后我们参观了110接警中心办公室,据统计,2014年上海110呼入量达到1200余万次,处警360余万起,日均呼入量3.4万次,全年单日最高呼入量5.4万余次。电话繁忙时段,110报警服务台平均每2.5秒就要接通一个报警电话。全体接警员全年累计加班1.6万余小时。
听了据指挥中心负责人的讲解,接警员为了节约时间,一般工作时间都不喝水,碰到繁忙时段,上厕所要举手报告。吃饭也是分成几班轮流吃的,每人限时15分钟。我突然观察到接警员桌子旁都没有放水杯,偶尔在桌子一侧架子上放置的杯子也如同“奶瓶”,有盖子还有吸管,我想这样也许是可以节约时间,还能防止杯子倾倒后流出的水影响系统安全。当班接警班长在接警员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0年。当年和她一起进来的同事,现在多数已不干这行了。据指挥中心负责人告诉我们巨大的压力和工作强度是她们选择离开的原因。每天除了上厕所和吃饭,12个小时都是在同时接电话、看电脑、打字的紧张节奏中度过。
以至于下班后,根本不想看东西,也不想说话。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报警电话最小的“排队数”,让每个有紧急警情的市民都能顺利打进电话。指挥中心负责人向我们简单讲解了接警员是怎么工作的,在接报110警情后,首先根据案件性质和发生区域的不同,第一时间将警单下发至相关公安分(县)局指挥中心,由他们指挥民警到场处置。数万条密密麻麻的滚动警情,指挥长如何从中迅速分辨轻重缓急。原来接入指挥中心的警情根据接线员初步判断,分为无色、橙色、红色三级,分别用对应颜色标注,电脑屏幕上可以一目了然。此外,遇上重要警情,接警员必须第一时间向班长汇报,电话报告指挥台。快速反应,是110的灵魂。如脑使臂,如臂使指,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制止犯罪。
据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上海警方的快速反应力量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投放到街面,并与武警组成联合武装力量,进行24小时全天候的街面巡逻防控;二是采用边训练边备勤的方式,在浦东、莘庄建立两大轮训轮值基地,每日备勤一定警力,可根据指挥中心指令,随时赶赴现场。此外,全市共有550辆各类消防抢险车辆,处于随时待命状态。3架直升机,主要从事空中巡逻、应急救援等工作。
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使这些快速反应力量高效运转。目前上海警方建设了遍布全市主要道路、重点目标的图像监控系统,警方使用的无线电台,可以在警用地图上进行GPS定位显示,各级指挥中心可以精确掌握每个民警的实时位置,根据需要可点对点通话,直接指挥到每一个现场民警。